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世界水域館,最近從加州空運紫紋水母及無脊椎動物來台。帶著深紫色長觸手的紫紋水母,在水中悠遊的姿態讓人驚豔。
 |
紫紋水母看起來像是風中飄逸的長髮女子 | | |
世界水域館入口處映入眼簾的是生命的誕生,佈滿炎熱的岩漿是地球最初的開端,經過雨水洗刷後地球從紅褐色轉變成水藍色,是地球形成的開始,並利用水母意象帶出海洋的風貌。
紫紋水母加入海生館大家族後,適應良好、活潑好動,目前正在水溫約攝氏15?17度的適應缸適應環境,待海生館新館世界水域館開館,遊客即可目睹品種特殊、色彩鮮豔的紫紋水母。
紫紋水母學名為Pelagia noctiluca,又稱遠洋水母,外型瘦長,看起來就像是在風中飄逸的長髮女子,野生的遠洋水母傘徑最大可至70公分,觸手可延長至3公尺,主要分布在東太平洋、加洲海域、溫帶海域,有劇毒,會獵食其他水母。
 |
長棘海星體型較大、腕足較粗長,是海生館新到的嬌客。海生館/提供 | | |
包含低溫海藻森林的魚類及無脊椎動物,則將在世界水域館的海藻森林缸內展示,無脊椎動物共有海星、海參、海葵、螺類等四大類。此次進館的海星不同於館內原有的,有腕足比較短、口板大而明顯的海燕海星,體型偏小、腕足屬細長型的紅棘海星,體型較大、腕足較粗長的長棘海星等。海星生活在亞潮帶的礁岩間或海底,運動緩慢,肉食性,一般喜歡吃貝類。
表面如有顆粒般、較為粗糙的瘤海參,以海水中或岩石上的浮游生物為食物,也會吸取沙中的藻類作為養分,因此有清潔海中環境的作用,故被稱為「海蚯蚓」。
世界水域館以古代海洋、海藻森林、極地水域及深海水域為四大主題,以極大、極深、極冷、極遠,將世界上的水域做個分界點,希望模擬真實棲地環境及生物展示,將海底之美,盡收眼裡。